神马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文章内容

气候词义_气候的古义和今义

tamoadmin 2024-06-14
1.范仲淹《岳阳楼记》欣赏2.细说的古今异义?3.岳阳楼记最后一段两个问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古文中"阴"和"阳"是什么意思详细字义〈形〉1. (会意。从门之

1.范仲淹《岳阳楼记》欣赏

2.细说的古今异义?

3.岳阳楼记最后一段两个问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4.古文中"阴"和"阳"是什么意思

气候词义_气候的古义和今义

详细字义

〈形〉

1.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宜,所安也。——《说文》

宜,事也。——《尔雅》

宜得其所也。——《苍颉篇》

君子宜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宜子(女子富有生育能力);宜民(使民众安辑);宜时(适时);宜春(适宜于春天)

〈名〉

1. 煮熟可吃的肉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诗·郑风》 2. 祭名。祭祀土地之神

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尔雅》 3. 适宜的事 4. 丰收 如:宜年(指丰收之年) 5. 通“仪”。法度,标准 宜鉴于殷,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诗·小雅·由仪序》 6. 通“谊”( yì)。合理的道理、行为

将施于宜。——《国语·晋语四》

案主当宜,行其正理。——《管子·明法》。俞樾云:“宜乃谊之省。”

宜无嫌于往初。——张衡《东京赋》

<助动>

1. 应当(多用于否定式)

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刑:罚。)——诸葛亮《出师表》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应当,这里和“乎”字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乎:用在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面,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同“然”。众矣:人很多了。)——宋· 周敦颐《爱莲说》

国亦宜矣。——清· 《谭嗣同传》 2. 又如:宜蠲(应该减免);事不宜迟;不宜操之过急;宜速归;宜然(应该这样);宜当(情理上必须如此)

〈副〉

1. 当然

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 2. 大概

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汉书》

常用词组

1. 宜人 yírén

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温和宜人的夏夜 2. 宜于 yíyú

适合于某一方面

这里景色优美,宜于游览

范仲淹《岳阳楼记》欣赏

特殊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白话释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

2、省略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白话释义: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创作背景:

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细说的古今异义?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岳阳楼记》欣赏,欢迎阅读。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19)若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过多。

 (20)开:放晴。

 (2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2)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迹。

 (24)樯(qiá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谗言。讥,讥讽。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有尽头。极:尽头。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

 (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

 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字词讲解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中心思想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文章理解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

 9.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是空间描写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的作用:承上启下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①交代写作背景;②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作记缘由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览物而喜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最后一段两个问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细说” 的古今异义是什么?

细说 古义:小人离间之言

今义:仔细地述说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的细说的古义和今义

古意(句子愿意)是:听信了奸细小人的谗言。

现在普遍的意思是:仔细地、详细地具体地说。

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古今意义

没有得到封为诸侯的赏赐,却去听小人直言

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

古今异义。 ...

①崤山以东/山东省的称谓②交往/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各处从容地走③儿女亲家/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④意外的变故/程度副词,十分,极⑤黄河以北/河北省的称谓⑥黄河以南/河南省的称谓⑦小人的谗言/详细地说明

对的古今异义

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抚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

灭绝师太俗家姓什么

殷素素问道:“那方评是峨嵋派的么?”俞莲舟道:“不是。灭绝师太俗家姓方,那方老英雄是灭绝师太的亲哥哥。”

古文中"阴"和"阳"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问句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后一句属于反问句,作为结语,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委婉含蓄,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 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 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u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了。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全都兴办起来。废,各种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现代(宋)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语气助词,不译。胜状,胜景,好景色。一:全。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shāng):水流大而急。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通:到达 17)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到达。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降职远调的官吏。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20)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霪(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霪,过多。

  21)开:原意指解除,本文中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

(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4)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说坏话。讥,指责。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至若,像那。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照耀。 30)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一丝波澜。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3)岸芷(zhǐ)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一种香草。汀:小洲。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一般。璧,圆形的玉。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穷尽。极:尽头。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2)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3)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谁与归:像我这样的人,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4)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字词讲解

一字多义

以: 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 1)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 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 1)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 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 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居:1)处在 居庙堂之高 2)居住 面山而居 3)停留 不可久居 一: 1)一片:一碧万顷 2)全: 长烟一空 3)整个: 在洞庭一湖 开: 1) 放晴: 连月不开 2)打开: 开我东阁门 3)开设 设置:旁开小窗 则: 1) 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为 :1) 行为,活动 :或异二者之为 2) 作为: 全石以为底 属:1)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2)连接:属引凄异 3)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景: 1)风景,景致:四时之景不同。 2)日光,阳光:至若春和景明。 3)景象;情况:晚景之计如何? 渔:1)捕鱼的人,渔夫:渔歌互答 2)捕鱼:临溪而渔 临:1) 面对:把酒临风。 2).临:来到:临溪而渔 3) 到,至:东临碣石 4)靠近,坐落于:翼然临于泉上 进: 1)在朝廷做官:是进亦忧,退亦忧 2)奉献:进尽忠言 微:1)要没有,要不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2)微小,轻微:名微而众寡。 3)秘密,偷偷:微闻有鼠。 4)稍微,稍稍:土膏微润。 具:1)都;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详细地:问所从来,具答之。 3)具备:有各具情态 胜:1)非常美好;美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胜过;超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胜任,禁得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禁住,忍受得住:驴不胜怒。 会:1)会合,聚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恰巧,正好:会天大雨。 3)必然,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8.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9.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10.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古汉语句式

1.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诗词鉴赏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 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古文观止》的作者总评本文说:“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这一评语确实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实质。

全文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岳阳楼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文章理解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借“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比较,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引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也是为了安慰被贬职的滕子京。在第一段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赞美了滕子京。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 9.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是空间描写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的作用:承上启下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交代重修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缘由。 第二段:总写洞庭湖美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第三段:描写洞庭湖凄凉的景色,引出览物者悲伤之情。 第四段:描写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引出览物者喜悦之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阳”字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还引申为明亮。指古代的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又有外露的”“表面的”的意思。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扩展资料: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百度百科-阳

百度百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