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文章内容

天气温度是如何测量的_天气温度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tamoadmin 2024-06-14
1.室外温度如何测量?2.天气预报的未来天气温度是怎么测得的?3.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4.我们能感知到每一天各个时刻气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怎么测定

1.室外温度如何测量?

2.天气预报的未来天气温度是怎么测得的?

3.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4.我们能感知到每一天各个时刻气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怎么测定一个地方某一

5.天气预报是用什么测量室外的气温?

6.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是地表温度还是某一高度范围内平均温度,或者是其它方法所得?

天气温度是如何测量的_天气温度是怎样测量出来的

现代的天气预报系统,主要分为地上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高层大气气象观测,气象卫星以及数据解析中心等几种分工不同,各有侧重的观测网络体系。

地上气象站主要负责采集各地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积雪深度、日照时间、云量以及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用于与其他途径采集的大气活动信息进行汇总,以便进行实时天气预报,另一方面则形成数据库,作为长期研究气候变动的宝贵资料。

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通过建立在各地的雷达设施向所在空域云层发射厘米级波长的电磁波,来观测数百公里范围内云层中的凝结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况。雷达获得的数据再与地面观测站的实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对雨雪天气的预报。

天气预报的作用

1、提示天气情况:天气预报通过提供气温、降水概率、风向、空气质量等参数,让人们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这对于安排户外活动、选择服装、注意交通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预测灾害天气:天气预报还能够预测灾害天气的发生,如台风、暴雨、暴雪等。对于相关部门和公众,这能够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减少灾害损失。

3、指导农业生产:天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天气预报能够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喷药等农事活动的最佳时机和注意事项,帮助农作物健康成长。

室外温度如何测量?

介绍几种常用的温度计:

1.气体温度计:以一定质量的气体为工作物质的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用于将理想气体温标表示为标准温标。气体温度计测得的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一致。气体温度计在容器中充入氢气或氮气(氢气或氦气多用作测温物质,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绝对零度,所以其测温范围很广),它们的性质可以外推至理想气体。这种温度计有两种:定容气体温度计和恒压气体温度计。定容气体温度计是指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压力随温度变化。恒压气体温度计是指气体压力保持不变,而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温度计。

2.电阻温度计:根据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最常用的电阻温度计是金属线制成的感温元件,主要有铂电阻温度计和铜电阻温度计,低温时有碳、锗、铑铁电阻温度计。精密铂电阻温度计是目前最精确的温度计,温度范围约为14 ~ 903 K,误差可低至万分之一摄氏度。它是一种能复现国际实用温标的参考温度计。在我国,一等和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也用于传递温标,并作为检定水银温度计和其他类型温度计的标准。分为金属电阻温度计和半导体电阻温度计,两者都是根据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作的。金属温度计主要由纯金属制成,如铂、金、铜、镍和铑铁磷青铜合金。半导体温度计主要使用碳、锗等。电阻温度计使用方便可靠,已被广泛使用。其测量范围约为-260℃至600℃。

3.热电偶温度计: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两个不同的金属导体的两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这样两个接触点之间就会由于温度的不同而产生电动势,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因为这种热电电动势是两个接触点之间温差的函数,所以温度计就是由这种特性制成的。如果在热电偶的电路上连接一根或多根不同金属的导线,那么连接导线和接触点的温度是均匀的,对原始电动势没有影响。通过测量热电电动势,可以得到被测温度,从而形成热电偶温度计。这个温度计的温度范围很宽。比如铜和康铜组成的热电偶的测温范围在200℃~ 400℃之间;铁康铜在200 ~ 1000℃使用。由铂和铂铑合金(10%铑)组成的热电偶可以测量10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铱和铑(铑的50%)可以在2300℃使用;如果用钨钼(25%钼),可以达到2600℃。

4.高温温度计:指专门用于测量500℃以上温度的温度计,包括光学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和辐射温度计。高温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讨论了。它的测量范围从500℃到3000℃以上,不适于低温测量。

5.指针式温度计:是一种形似仪表盘的温度计,也称温度计,用于测量室温。它是根据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使用双金属作为温度传感元件来控制指针。双金属片通常由铜片和铁片铆接在一起,铜片在左边,铁片在右边。由于铜的热胀冷缩作用比铁明显得多,当温度升高时,铜片拉动铁片向右弯曲,指针在双金属的带动下向右偏转(指向高温);相反,当温度变低时,指针在双金属的驱动下向左偏转(指向低温)。

6.玻璃管温度计:玻璃管液体温度计是应用最广泛的温度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价格低廉。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工业用、标准用、实验室用三种。标准玻璃温度计成套供应,可用于验证其他温度计。精度可以达到0.05 ~ 0.1摄氏度。在使用工业玻璃温度计时,为了避免被打碎,玻璃管通常由金属套管保护,只有刻度部分暴露在外,供操作者阅读。实验室使用的玻璃管温度计形式与标准温度计相似,准确度也较高。

7.压力温度计:新一代液体压力温度计及其系列产品克服了原有产品性能单一、可靠性差、温度封装大的缺点,将测温元件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0或1/60,创造性地将传感器热电阻安装在测温元件中,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测温功能。形成了以液体压力温度计为基础的一系列多功能温度仪表,如远传、防震、防腐、电接点、温度信号传输等。分为普通型和防爆型两个系列。温度计的原理是基于在一个封闭的测温系统中,饱和蒸汽压与被蒸发液体温度的变化关系,来测量温度。当灯泡感受到温度变化时,封闭系统中的饱和蒸汽产生相应的压力,使弹性元件的曲率发生变化,弹性元件的自由端发生位移,再由齿轮放大机构将位移变为指示值。这种温度计具有灯泡体积小、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读数直观等特点。,几乎集成了玻璃棒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和气体压力温度计的所有优点。可制成防震防腐型,可实现远程联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全面的机械测温仪器。

8.旋转温度计:旋转温度计由卷曲的双金属制成。双金属片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由于两块金属的膨胀程度不同,双金属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卷曲程度不同,指针随之指向表盘上的不同位置。从刻度盘上的读数可以知道温度。

9.半导体温度计:半导体的电阻变化与金属不同。温度升高,其电阻减小,变化幅度大。因此,少量的温度变化也能使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制成的温度计精度高,常被称为温度传感器。

10.热电偶温度计:两种成分不同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或热电极)两端连接在一个合成电路上。当连接点的温度不同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叫做热电势。热电偶利用这一原理测量温度。直接用来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称为工作端(也叫测量端),另一端称为冷端(也叫补偿端)。与冷端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显示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实际上,热电偶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利用产生的热电势来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工作端两端的温度函数之差,而不是热电偶冷端和工作端的温度函数之差;(2)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当热电偶的材料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分和两端温差有关;③当两根热电偶丝的材料成分确定后,热电偶的热电势只与热电偶的温差有关;如果热电偶冷端温度保持不变,则热电偶的热电势只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

11.光热量计:是利用热源辐射的亮度与温度的关系来测量高温的仪器。仪器的主要部分包括:一个红色玻璃滤光片F和一个小灯泡L安装在望远镜M管内。当高温计面对熔炉时。从望远镜中,我们可以看到灯泡的黑色灯丝和它后面火焰的强光。并且可变电阻器r与灯丝电源e和可变电阻器r串联连接,并且调节可变电阻器r的电阻值,使得适当的电流通过灯丝。直到灯丝的亮度和火的亮度一样。如果事先将已知的温度值刻在电流表A上,则可从电流表的读数中直接读出温度值。测量温度时,不需要仪器与被测物体接触,所以光学高温计可以用来测量许多金属熔点以上的温度。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高到可以发出大量可见光,可以通过测量它的热辐射来确定。这种温度计叫做光学温度计。这种温度计主要由一个带有红色滤光片的望远镜和一套带有小灯泡、检流计和可变电阻的电路组成。使用前,建立灯丝不同亮度所对应的温度与电流计读数之间的关系。使用时,将望远镜对准被测物体,调节电阻,使灯泡亮度与被测物体亮度相同。此时,待测物体的温度可以从检流计中读出。

12.液晶温度计:不同配方制成的液晶,相变温度不同。当它们改变相位时,它们的光学性质也会改变,使液晶看起来变色。如果把相变温度不同的液晶涂在一张纸上,通过液晶颜色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温度。这种温度计的优点是容易读数,但缺点是不够精确。常用于观赏鱼缸,指示水温。

天气预报的未来天气温度是怎么测得的?

具体的测量依据如下:

气温是随场所与海拔高度而变化,所以必须给予一定的相同条件才能加以观测。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而言。室外的观测是在开阔草地上架设的高约1.5m左右的百叶箱中进行。1.5m是人体呼吸时的高度,与人类关系密切。低于此高度时,温度受到地面的影响容易产生变化,所以要尽量避免。

在表示某地气温状况时,一般都使用平均温度。一日的平均气温大都以2时、6时、10时、14时、18时、22时6次气温,或以6时、14时、22时3次气温平均而得。把一个月的日均温加起来平均后即是月均温。

注:室外温度(又叫做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等于室外计算温度加太阳辐射等效温度,即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受到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两部分作用,将二者合二为一,称为“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扩展资料:

测量室外温度要考虑的因素:

白天地表因受到光照日射而温度上升,然后会放热使大气获得热景而增温。而夜间因为日射消失,使地表冷却,因此气温也跟着下降。

气温日变化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与日平均值的差值称为日振幅。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即14时)左右,而不是在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午夜。这是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日变化的特征主要是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也就是日较差)来表示。纬度愈低日较差愈大,自海岸开始愈深人内陆日较差也愈大。在高山或高空中日较差很小,在2000m以上的高空整日气温几乎没有变化。草地上的日较差小,而砂地上的日较差则大。周围被山丘包围的盆地日较差也较大。

一日的气温还受到大气中云层的影响。由于水蒸气凝结成云,能够阻断并吸收相当多的辐射热,因此在多云的日子,白天的太阳日射被遮蔽使气温不会上升。夜间自地表放出的热为云层所吸收,部分又会射回地表面,因此气温下降不大。所以多云的日子Et较差较小。

气温的年变化与日变化相同,因日射的不同,通常也是呈正弦曲线的情形。在一年中日射量在冬至最低,夏至最高,但气温却比冬至晚1~2个月才到达最低温,而比夏至晚1~2个月才到达最高,因此气温最低值应在1~2月,最高值则在7~8月。

一年间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年较差。年较差受纬度影响很大,在低纬度地区年较差很小,而纬度越高则年较差越大。

百度百科-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百度百科-室外气温

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现在的天气预报不再是经验型的。而是靠根据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回的云图和各地气象台站测得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绘出的气象图,在经有关资料、经验判断后得出的。这样的预报以前一直是靠人工进行的,这种办法即慢,又不十分准确。难怪有人说:天气预报,仅供参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要想准确预报天气,必须把上面得到的数据列出几百阶乃至更高阶的线性方程组。若靠人工求解则需几百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内才能完成。这时已不是天气预报了,已经变成了天气报告了。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这一工作已由计算机来担任了。只要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任务。

每天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就是由国家气象局利用两台大型计算机计算后得到的

我们能感知到每一天各个时刻气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怎么测定一个地方某一

最传统的数据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过专业人员、爱好者、自动气象站或者浮标收集的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湿度等数据。世界气象组织协调这些数据采集的时间,并制定标准。这些测量分每小时一次(METAR)或者每六小时一次(SYNOP)。

气象卫星的数据越来越重要。气象卫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数据。它们的可见光照片可以帮助气象学家来检视云的发展。它们的红外线数据可以用来收集地面和云顶的温度。通过监视云的发展可以收集云的边缘的风速和风向。不过由于气象卫星的精确度和分辨率还不够好,因此地面数据依然非常重要。

数据同化

在数据同化的过程中被采集的数据与用来做预报的数字模型结合在一起来产生气象分析。其结大气状态的最好估计,它是一个三维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的表示。

数据天气

按照物理学和流体力学的结果来计算大气随时间的变化。

输出处理

模型计算的原始输出一般要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成为天气预报。这些处理包括使用统计学的原理来消除已知的模型中的偏差,或者参考其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重要工具

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是天气图。

天气图主要分地面和高空两种。天气图上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各式各样的天气符号,这些符号都是根据各地传来的气象电码翻译后填写的。

每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天气。

表示云状的符号,有卷云、卷积云、卷层云、高积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等等。

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有:雷暴、龙卷、大雾、连续性大雨、小雪和小阵雨等等。

此外,还有表示风向风速、云量及气压变化的符号。

所有这些符号都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在各自的地理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把广大地区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如风、温度、湿度、气压、云以及阴、晴、雨、雪等统统填在一张天气图上。

从而构成一张张代表不同时刻的天气图。有了这些天气图,预报人员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加工,并将分析结果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表示出来。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内容包括:圈画出各地重要的天气现象(如降水、大风、雪暴等)的区域范围,画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所在位置,绘制全图等压线,标出低压、高压中心及强度。

经过这一分析,就可从图中清晰地看出当时的气压形势:哪里是高压,哪里是低压,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在哪里。

高空天气图上填写的气象要素是同一等压面上各点的高度,因而分析绘制的是相隔一定数值的等高线。等高线画好后,就能看出当时高空的气压形势:哪里是低压槽,哪里是高压脊。

然后再画出等温线,标出冷暖中心。从冷暖中心与低压槽、高压脊的配置情况,预报人员就可对未来的气压形势作出大致的判断。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气象台已经使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探测工具和预报手段来提高气象预报的水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据报道,自1966年以来,发生在全世界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几乎没有一次逃过气象卫星的“眼睛”。卫星云图对于监视和早期发现大型风暴、强烈的灾害性天气都有显著效用。

制作过程

①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在电脑上制作全国气象形势图表(就是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图)

②主持人站在一块蓝幕前“指指点点”,讲解天气(如何把握各个地区的位置,主持人只有一个秘诀——死记硬背)

③影视中心进行影像合成,在电脑上用过程①中的图表代替过程②中的蓝幕;

④影视中心将制作完毕的节目传送到中央电视台。

天气预报是用什么测量室外的气温?

气象上一般有两种方法:

1、在一天24小时当中取4个时间段的气温来平均,这4个时间段分别为2时、8时、14时、20时,把这4个时间段的气温相加后再除以4就能得出该日的日平均气温。

2、一天中24小时的气温相加除以24即可。

较多采用第一种方法。

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是地表温度还是某一高度范围内平均温度,或者是其它方法所得?

天气预报的气温一般都是室外的。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

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就气温观测而言,为了避免地面影响和太阳照射,使所测温度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温度计须放置在百叶箱内,且要距离地面1.5米,因为这个高度空气变化比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实用价值。百叶箱里温度计的数据就是每天气温高低的标准。

 

 为啥气温非要以百叶箱里的为准?首先,这一标准是目前全世界统一的观测标准,按照这一标准观测出来的数据要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交换,如果标准不统一,交换的数据就不具有可比性,气象部门就不能据此作出准确的预报。

 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时,百叶箱里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这意味着其他地区最高温度可能会达到40℃、甚至更高,这主要取决于地面情况、是否通风、太阳是否直射等环境条件。所以观测场百叶箱内的最高气温对公众来说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