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资讯

文章内容

北欧气象_北欧 气温

tamoadmin 2024-06-16
1.为何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的酸雨严重2.世界酸雨国家3.为什么说北欧的星空最美丽而其它地方的星空都不能被叫做星空?4.新孵化的鲑鱼死亡的原因什么?5.世界气象

1.为何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的酸雨严重

2.世界酸雨国家

3.为什么说北欧的星空最美丽而其它地方的星空都不能被叫做星空?

4.新孵化的鲑鱼死亡的原因什么?

5.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如何应对北极高温?

6.为什么天气越来越冷?

北欧气象_北欧 气温

北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看到极光的理想目的地,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前往北欧旅游,和心爱的人来一次浪漫、甜蜜之旅。那么几月去北欧看极光?北欧哪几个国家最适合看极光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一一解答,希望可以给想去北欧看极光的朋友提供帮助。

几月去北欧看极光

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三月是北欧看极光的最佳月份,其中更以十月前后和二三月最好。极光出现最频繁的时间是下午六点到凌晨的一点。其实北欧一年四季都有极光出现,只是在夏天在北极圈附近由于极昼现象,即使有,天那么亮也不还是很容易看到。

北欧哪几个国家最适合看极光

一般来说在北极圈内,北纬67度左右的区域,基本上都能看到极光,其中北欧最适合看极光的国家有芬兰、瑞典、挪威、冰岛最事实和看极光的。而除了北欧这几个国家能看到极光外,在同一个纬度的区域的其他国家也能看到极光,像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还有我国漠河都可以看到。

北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观测极光的理想目的地,北部地区一年有将近200个夜晚能看到北极光的身影,尤其是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这段时间能看到极光的几率最高,如果小伙伴想带着自己爱人去看浪漫的极光,可以选择这个时间段前往。

为何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的酸雨严重

北欧四国指的是丹麦、瑞典、挪威、芬兰这四个国家。

它们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上,并且是波罗的海以北的地区,所以被称为北欧四国。北欧除了这四个国家外,还有一个国家冰岛,但其实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大西洋远远地隔开。而挪威、瑞典、丹麦、芬兰这四个国家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上,国与国之间距离很近,所以北欧四国里没有冰岛。

丹麦王国,简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势低平,自然资源种类少,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总面积43096平方千米(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其中海岸线长7314公里,全国设有5个大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地。

瑞典,是一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北欧五国之一。首都是斯德哥尔摩。它西邻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东边为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瑞典与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181千米,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是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

挪威王国,简称挪威,首都奥斯陆,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罗斯接壤,南同丹麦隔海相望,西濒挪威海。总面积385000平方千米(包括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等属地),海岸线长21192千米(包括峡湾)。

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国土面积33.8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100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到北欧洲旅游注意事项有哪些

1、出门旅行,衣服应该以轻便和多用途为主。准备衣物要根据季节变化而定;建议客人出发前收看或收听国际气象预报,天气预报参考。

2、准备牙刷、牙膏及拖鞋等个人卫生用品(欧洲酒店不予提供)。其他必备物品:洗发水、浴液、太阳镜、防晒霜、雨伞、相机/摄像机、薄荷膏(蚊虫叮咬)、创口贴等。

3、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可酌量带一些榨菜、方便面、辣椒酱等小食品;爱喝热水的游客根据自身情况可携带插电式热水壶(便于携带为佳)。

4、欧洲买药必须凭医生处方,且医疗费昂贵,建议您带常备药品。如:晕车药、速效救心丸、胰岛素、黄连素等;如因自身疾病必须携带某些药品,应请医生开具处方,并备齐药品外文说明书和购药发票。

5、建议使用带轮子的行李箱,以方便托运及携带;托运行李前一定要将箱子上的旧托运条撕去,以防托运时行李运错地方;为防止行李被偷、被撬,建议行李上锁。

世界酸雨国家

伦敦和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4-9日。这次烟雾事件共死亡了4000多人,因而被称为“烟雾”。9日烟雾散开后,酸雨酸雾开始横行,雨水的pH值低到1.4一1.9,比柠檬汁还酸。事后,民众对伦敦烟气主要来源的发电厂等发起抗议运动。于是1956年开始英国实施了“大气净化法”。其实这个法的主要目标只是控制眼睛看得见的煤烟。为了平息居民的抗议,工厂造了很高的烟囱,利用高空大风把污染物送到遥远的地方。这样,当地的污染确实减轻了,但是却造成了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嫁祸他人,造成了英国下风方向北欧的污染,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在大气中化合成硫酸和硝酸。这些化合物在云中积聚,由这些云所形成的雨往往降落在离污染源的下风方向,而且雨水中这类酸的含量很高。在那里降下酸雨,后来引起国际争端。树木通过根和叶吸收酸雨。酸雨使树根变形,并阻止树枝和幼芽发育,松树和其他常绿树丧失了针叶。最后,许多树木都死了。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均为西南风盛行的地区,它们的森林、河流和湖泊都受到酸雨的严重损害。 酸雨毁掉的德国松林 卫星中的红色代表酸雨毁掉的成片森林 世界上最早接受大气污染洗礼的是英国。因为英国很早就砍伐了森林,燃料依靠煤炭。大城市和工业区中煤烟和二氧化硫的危害,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1661年作家约翰·伊布森在《驱逐烟气》中描写道:“地狱般似的阴森森的烟气,像西西里岛的火山和巴尔干神殿(火与冶炼之神)似地笼罩着伦敦。”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的消费量猛增,到了18世纪后半叶危害逐渐严重,1772年博物学家吉尔巴特·怀特在新版《驱逐烟气》序言中写道,“伦敦周围庭院中的水果树不结果子,连树叶也纷纷凋零。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大约一半活不到2岁就天折了”。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长达600页的《大气与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书中记载到,“严重时,1加伦(约4.5升)雨水中含有2-3格令(1格令等于0.065克的酸)。因此植物和白铁皮全都很快地烂掉了,连石头和砖瓦也变得疏松起来”。现在回过头来说英国制造的二氧化硫气体。它乘西风,越北海,首先来到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挪威。 1881年,挪威科学家布罗加在《污雪》报告书中指出挪威污雪的原因就是来源于英国的大气污染。30年以后,即1911年挪威南部河中鱼类开始大量死亡,到20世纪80年代,挪威总面积达13000平方公里的1700个湖中实际上已经没有鱼了,通过研究发现,体弱未死的鱼血中钠异常地少,这恰恰是酸雨中毒的典型症状。与挪威相邻瑞典的变化发生得要晚些。约1940一1950年,瑞典南部农村开始发生了许多异常变化。即使不施肥,庄稼也能长得很好;在河里或湖里钓鱼,都有可能钓到大鱼。原来这是因为污染大气中硝酸盐含量在较少情况下,对农作物是一种“氮肥”。“氮肥”也使河湖中水生植物(鱼的食料)增殖,以及酸雨入湖毒死的小鱼小虾成了大鱼的美食的缘故。果然,不久后鱼类就销声匿迹了,科学家在论文中指出这也是酸雨影响的结果。科学家还在论文中警告说,酸雨对今后水质、土壤、森林、建筑物所产生的危害,对人类而言,也许是一场“化学战”。不幸真被他们言中了。

为什么说北欧的星空最美丽而其它地方的星空都不能被叫做星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于5.0,有的甚至小于4.0。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200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新孵化的鲑鱼死亡的原因什么?

人类把其所居住的世界包裹在一团光雾中,大部分苍穹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一旦太阳落山,华灯初上,此时夜晚的天空甚至比满月时的天空还要明亮,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夜空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层管理署物理学家、克里斯·埃尔维奇说:“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许多人真的看不到夜晚星空的美景。而正是由于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他们再也享受不到这种美景了。

在研究中,科学家把有关全球人口密度的信息与美国国防部1996年和1997年拍摄的卫星照片进行了对比。这些在28个夜晚拍摄的卫星照片是有关全球灯火光源发射出的外围光线。美国空军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中所使用的卫星旨在观测被月光照亮的云层,而在没有月光的晚上,这些卫星仍能拍摄到地球上城市和乡村散发出的点点灯光。

埃尔维奇的两位同事、意大利迪帕多瓦大学天文学系的钦扎诺和法尔基估测了人类散发出的灯光有多少可以被反射回地球,后来,他们又估测了每个国家人们受到光污染的比例。三位研究者的论著《第一本夜空人类灯光明亮度世界地图》将发表在英国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在远离城市灯光的偏远地区,人们晚上通常可以看到夜空中大约2000颗星星。而在大城市,人们看到的星星数量最多只有几十颗。许多人再也看不到祖先所看到的晴朗夜空的美景。洛杉矶格里菲思公园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约翰·莫斯利说,天文学家还可以到遥远的山顶上眺望星星,而市民们则没有这种奢望。这种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如何应对北极高温?

1926年,挪威淡水渔业观察者报道,新孵化的鲑鱼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与地面上的酸性有关系。进入50年代,瑞典气象学家又发现,北欧地区下的雨经常是酸性的。再进一步,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天降酸雨的现象。

为什么天气越来越冷?

在北极地区,最近几十年发生了被称之为“Unaami”的快速变化。“Unaami”在北极因纽特(yup'ik)语中的意思为“明天”,将北极气候环境的快速变化称之为“明天”有“不可预知”、“不可控制”、和“谜一样的明天”之意;正如当初用西班牙语言“圣婴”(El Nino)来命名南美西海岸东太平洋海水的异常增暖现象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在北极环境研究计划(SEARCH,2001)中,科学家将“Unaami”界定为:近期正在发生的十年尺度(30~50 年) 的,与北极及邻近地区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有关的综合现象。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北极陆地地面气温持续升高,在某些地区,20世纪最高变暖达5℃;海冰覆盖减少,海冰范围每10年减小3 %、厚度减少3%~5%;格陵兰冰盖边缘消融,尽管格陵兰岛中部高原地带由于固体降水的增大而导致冰盖增厚,但南部边缘的冰盖消融十分显著,每年以50km3的速度融化;大陆雪盖和冻土覆盖面积减小,30余年来欧亚雪盖减少10%,冻土消融;陆地淡水径流、雨量和融雪增加,海水盐度降低;海水增温:大西洋部分海域中层水温度增高1℃;北极气压下降,极涡加强,海平面气压降低,热量、湿度经向通量增加;由北极向亚北极的淡水通量增加等(图1)。“Unaami”与北极大气环流有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海洋、陆地、海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在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变化对北极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北极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北极是全球增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对增暖反应非常敏感。近几十年来发生在北极地区大气、海洋、陆地领域中的各种重要的环境变化, 对北极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并正在影响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并反馈到人类社会, 进而影响区域的乃至北半球的经济活动。极地气候和大气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气环流,特别是我国天气气候也会发生影响。我国位于北半球,北极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早为人熟知,对我国造成灾害的旱、涝、风、雹等天气气候事件也大多与冷、暖空气及其活动异常有关。北极区域是我国冷空气的主要源地,来自北极地区的寒流,一般是经西北部、北部和东部三条路径进入我国境内;冷空气路径不同,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也不同。例如,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灾害,就与冷空气活动频繁、路径偏西,及青藏高原南侧和西太平洋的暖湿空气活跃等有关。北极地区战略地位特殊、资源潜力大,北冰洋海底蕴藏着巨大的油气和矿产资源,那里还有巨大的鱼群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航运通道。按目前北极海冰缩减速度(图2),北冰洋的 “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有望在2030年完全开通,北冰洋航道将成为北美洲、北欧和东北亚国家之间最快捷的黄金通道。在北极冰冻圈中,封存了大量的碳,其中既有元素碳、有机碳,也有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冰,可燃冰)和气态的天然气(石油天然气、煤层和泥炭层等)。北极气温升高,更有利于发酵菌和产甲烷微生物生存和繁殖;加之北极冻土消融、海冰融化带来的北极地区天然沼泽、湿地面积增加;北极苔原冰冻时间缩短;河流湖泊、海洋无冰面积增加等也都导致了北极地区甲烷气体释放的增加。此外,北极变暖加速了石油、煤矿开采,北极航道开通及其他生产活动,也会增加了甲烷气体的释放。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会变热,另一些地方、另一些时候却是变冷。温室效应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

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欧洲冬天越来越冷

11月底,欧洲各国遭受暴风雪和寒流袭击,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突然降温的影响。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为什么欧洲的冬天越来越冷呢?

欧洲今年冬天特别冷

在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降雪厚度最高达20厘米,机场被迫关闭。机场发言人托尔斯滕·希尔曼对记者说:“在这个机场工作了11年,我想不起过去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法国,大雪造成部分公路堵塞,某些地段拥堵车流达到约50公里长。严寒使3名法国人冻死街头,目前政府已宣布进入2级警备状态。英国有关部门也发出警告,要人们做好准备,“迎接数十年来最冷的冬天”。

实际上,寒冷天气已经成为欧洲人的“家常便饭”。今年3月,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的气温都比常年同期下降5度以上。

天气寒冷事出有因

德国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斯坦芬·拉姆斯道夫教授告诉记者,欧洲城市的冬季气温能普遍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9摄氏度—18摄氏度,这要归功于北大西洋暖流。而欧洲冬天越来越冷,也是由于大西洋洋流循环出了问题。

右侧的是大西洋洋流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中大西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环流中会分出一支洋流向北运动,当这个支流运动到挪威附近海域后,其温暖的海水已冷却下来,由于温度太低,这股海流开始下沉,然后向南回流,回到赤道以南的地区后又被加热,进而推动温暖的洋流再向高纬度的北方流动,所以这股洋流会源源不断地把热量带到北大西洋地区,使得中、西欧地区有着温和的气候条件。

可如今,科学家发现给欧洲冬季带来温暖的大西洋洋流流速正在减慢。11月30日,英国南安普敦国家海洋学中心科学家哈里·布莱登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04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巴哈马群岛和加那利群岛间沿北纬25度进行取样调查,检测水的盐分和密度。并把检测数据与1957年、1981年、1992年和1998年的记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1957年来,深海的冷水回流速度显著地下降了,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下降速度更快,如今,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

全球变暖是罪魁祸首

大西洋洋流速度减慢意味着北大西洋和附近大陆块的温度下降。这就是欧洲冬季越来越冷的原因,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慢的呢?

据英国气象办公室哈德利中心的科学家说,大西洋洋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效应让流向大西洋的淡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而水的下沉速度与含盐量和密度有关,盐分多密度大,水的下沉速度就快。淡水比含有盐分的海水要轻而且密度也低,即使是冷水也不会沉得太深,所以在北大西洋中融化的冰水下沉速度急剧下降,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从大西洋环流中分出的那股洋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速度减慢,甚至最终会停止。

欧洲冬季会不会冷下去

据古代的气象记录显示,由于洋流速度减慢或者停止,北方的空气温度曾出现过在几十年里下降10度的现象,而过去的冰河期就是由于大西洋的环流系统不再运作而导致气候发生突然而急剧的变化。包括哈里·布莱登在内的科学家预测,如果洋流流速减慢的现象持续下去,英国冬天的温度将在未来10年里下降2度,而如果洋流完全停止的话,在未来20年里,北欧和西欧的平均气温可能会下降6度甚至10度,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会让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科学家说,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也有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正在接近太阳温度上升周期的结束阶段,全球变暖最终会使地球进入下一个寒冷期。可以预料,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欧洲的气温将会进一步下降,迎来严寒的冬季,温暖的西北欧地区的温度将会像现在的西伯利亚一样寒冷,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汉堡大学海洋学家奎德菲斯说,这一现象表明,“我们的确在改变气候,制定保护环境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会变热,另一些地方、另一些时候却是变冷。温室效应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

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欧洲冬天越来越冷

11月底,欧洲各国遭受暴风雪和寒流袭击,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突然降温的影响。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为什么欧洲的冬天越来越冷呢?

欧洲今年冬天特别冷

在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降雪厚度最高达20厘米,机场被迫关闭。机场发言人托尔斯滕·希尔曼对记者说:“在这个机场工作了11年,我想不起过去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法国,大雪造成部分公路堵塞,某些地段拥堵车流达到约50公里长。严寒使3名法国人冻死街头,目前政府已宣布进入2级警备状态。英国有关部门也发出警告,要人们做好准备,“迎接数十年来最冷的冬天”。

实际上,寒冷天气已经成为欧洲人的“家常便饭”。今年3月,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城市的气温都比常年同期下降5度以上。

天气寒冷事出有因

德国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斯坦芬·拉姆斯道夫教授告诉记者,欧洲城市的冬季气温能普遍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9摄氏度—18摄氏度,这要归功于北大西洋暖流。而欧洲冬天越来越冷,也是由于大西洋洋流循环出了问题。

右侧的是大西洋洋流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中大西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环流中会分出一支洋流向北运动,当这个支流运动到挪威附近海域后,其温暖的海水已冷却下来,由于温度太低,这股海流开始下沉,然后向南回流,回到赤道以南的地区后又被加热,进而推动温暖的洋流再向高纬度的北方流动,所以这股洋流会源源不断地把热量带到北大西洋地区,使得中、西欧地区有着温和的气候条件。

可如今,科学家发现给欧洲冬季带来温暖的大西洋洋流流速正在减慢。11月30日,英国南安普敦国家海洋学中心科学家哈里·布莱登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04年,由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巴哈马群岛和加那利群岛间沿北纬25度进行取样调查,检测水的盐分和密度。并把检测数据与1957年、1981年、1992年和1998年的记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自1957年来,深海的冷水回流速度显著地下降了,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下降速度更快,如今,北大西洋暖流的流速已经比50年前下降了31%。

全球变暖是罪魁祸首

大西洋洋流速度减慢意味着北大西洋和附近大陆块的温度下降。这就是欧洲冬季越来越冷的原因,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慢的呢?

据英国气象办公室哈德利中心的科学家说,大西洋洋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效应让流向大西洋的淡水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而水的下沉速度与含盐量和密度有关,盐分多密度大,水的下沉速度就快。淡水比含有盐分的海水要轻而且密度也低,即使是冷水也不会沉得太深,所以在北大西洋中融化的冰水下沉速度急剧下降,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从大西洋环流中分出的那股洋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速度减慢,甚至最终会停止。

欧洲冬季会不会冷下去

据古代的气象记录显示,由于洋流速度减慢或者停止,北方的空气温度曾出现过在几十年里下降10度的现象,而过去的冰河期就是由于大西洋的环流系统不再运作而导致气候发生突然而急剧的变化。包括哈里·布莱登在内的科学家预测,如果洋流流速减慢的现象持续下去,英国冬天的温度将在未来10年里下降2度,而如果洋流完全停止的话,在未来20年里,北欧和西欧的平均气温可能会下降6度甚至10度,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会让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科学家说,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在欧洲,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也有科学家认为,目前地球正在接近太阳温度上升周期的结束阶段,全球变暖最终会使地球进入下一个寒冷期。可以预料,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欧洲的气温将会进一步下降,迎来严寒的冬季,温暖的西北欧地区的温度将会像现在的西伯利亚一样寒冷,而且这个过程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汉堡大学海洋学家奎德菲斯说,这一现象表明,“我们的确在改变气候,制定保护环境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