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未来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气候基本特征课件_气候特征课件

tamoadmin 2024-06-14
1.高中地理课件精选5篇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教案3.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4.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5.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6.地理七年级下册课

1.高中地理课件精选5篇

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教案

3.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

4.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

5.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

6.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气候基本特征课件_气候特征课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俄罗斯》教案

 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位置、面积、邻国。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以及气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特点

 难点:俄罗斯的气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的邻居中,有文化同源但现在无论在国际政治上、经济上相互竞争的日本,也有和我国一样的人口大国印度。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是我们北面的邻居,历史上,我国的中原政权多次面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当北方草原与中原逐渐融合之后,俄罗斯成为我们北方的邻居。俄罗斯的中心在欧洲,当他们的眼光往西看时,而我们头枕着俄罗斯,放眼东南的时候,中俄相依相随,整个世界就在他们的脚下。

 虽然,俄罗斯是侵占我们领土最多的国家。但是,为了抗美、为了将来,中俄只能合作,在中俄交恶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北方威胁的时候,那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在珍宝岛事件上,原苏联想对中国动?核?,对此,许多中国将领的反应是以?核?对核,而毛泽东主席则是你打我家,把我家打烂了,那我就去你家过年,组织10亿往北往西去俄罗斯的土地上生活。你总不能给你的土地上扔核弹吧!后来原苏联的领导者不得不放弃了那个念头。从这个例子看。只有中俄结盟,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实际上,中俄却因为总是存二心,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因此,美国才成为世界上最爱指手划脚的国家。

 中国与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邻居。合则同利、分则两损

 我们今天学习了解神秘的国度:

 第四节 俄罗斯

 二、新课讲解: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1、位置:

 出示PPT,学生说说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纬度位置:

 出示PPT,总结:

 大部分位于50?N~70?N,绝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于北半球,跨东西两半球。

 (2)、海陆位置:

 出示PPT,总结:

 横跨亚欧大陆北部,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邻国

 出示PPT,学生找出俄罗斯的邻国。并上黑板指出。

 再出示PPT,总结俄罗斯的邻国

 3、面积:

 学生找出俄罗斯的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

 这个数字多大呢?

 俄罗斯与中国、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的对比。

 俄罗斯与七大洲的对比。(排第5位),大于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观察俄罗斯的轮廓,发挥想像,像什么?(爬着的狗,倒过来,是蹲着的狗)

 地跨两大洲

 出示PPT,学生看P38页阅读材料

 总结: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结合历史、民族和宗教等因素,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东西相距遥远

 学生看地图,看俄罗斯最西和最东的经度,总结:

 俄罗斯东西端的经度差大约为170?,接近半个地球的经度?180?,是世界上领土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实际距离约7 000千米,乘坐普通列车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大约需要近三天时间。

 4、地形:

 观察俄罗斯地形图,说出主要地形区:

 总结:

 虽然俄罗斯面积大,但是地形比较简单,大体上分为四块:

 问:

 东部、西部,比起来,哪儿高?

 北部、南部比起来,哪儿高?

 总结:

 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活动:P38页活动1

 5、河流和湖泊:

 出示PPT,学生认识俄罗斯的河流

 顿河、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乌拉尔河、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界线)、鄂毕河(俄罗斯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勒拿河(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的界线)

 出示贝加尔湖的PPT: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容量最大的淡水湖,被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湖型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一条,其总蓄水量23.6万亿立方米,足够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伏尔加河:?五海通航?

 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誉为?母亲伏尔加?。它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的丘陵,向南注入里海,全长3 600 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很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五海通航?不仅建立了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水运联系,而且还方便了俄罗斯和中亚、西亚、欧洲西部等地的交通联系。

 6、气候:

 俄罗斯的温度带(大部是北温带,有部分是北寒带)

 l 读俄罗斯气候分布图说说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短促温暖,冬季漫长寒冷

 l 读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候资料图,说说它们的差异是什么?

 莫斯科气候比较温和,降水量较多,东部大陆性较强。

 总结:俄罗斯西部气候比东部要好,所以,人口多。

 这些大国中,印度是国小但自然条件好。俄罗斯却是国大自然条件恶劣。中国、美国这两个方面趋于平衡,但是美国比中国的地形条件更好一些。加拿大和俄罗斯差不多。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不发达、人口就比较少。

 出示寒带气候和针叶林气候的PPT:

 俄罗斯地域面积广阔,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亚寒带针叶林。

 雅库茨克这个位于西伯利亚纵深处的城市,?有点冷?是指-50C?,- 20C? ,鼻孔里的潮气会冻结起来,寒冷的空气迫使你不得不咳嗽。- 35C?,空气会使暴露在外的皮肤很快麻木,冻伤会成为永久的伤害。 -45C?,眼镜杆会粘在你的面颊上,如果你想把眼镜取下来,它会把脸上的肉一起撕下。

 出示地球的寒极的PPT: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位于北纬63?,在1885年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北半球?寒极?的称号,1964年又以-73℃的低温打破了原有的纪录。

 出示冻土的PPT:

 冻土是由于高纬度,或大陆性气候导致冬季寒冷所致,永久冻土又称多年冻土,是指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63%左右。在冻土分布地区,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水位高,容易形成沼泽。

 在夏天,当温度升高时,长年冻土的表层变暖融化后,地基就变得十分松软,极大的影响俄罗斯的交通、建筑、能源开采等基础设施。

 总结:寒冷的气候,农业不发达。生长着许多耐寒的针叶林

 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地形的基本特点,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的流向。

 3、运用地图,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从而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初步树立辨证的地理世界观。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分享学习成果的的喜悦。

 3、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师:播放视频:交响乐与芭蕾舞。

 生:观看视频。

 师: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交响乐和芭蕾舞有着特殊的爱好,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生:俄罗斯。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俄罗斯,走进俄罗斯。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个国家,通常学习一个国家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什么环境?

 生:自然环境。

 师:自然环境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创设问答情景。

 生:进入问答情景,举手回答。

 师:请说出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哪两条纬线之间?

 生:俄罗斯大部分在500N-700N之间,纬度高。

 师:在俄罗斯的北部有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请找出来?

 生:读图指出66.50N北极圈。

 师:从中我们可判断俄罗斯位于哪个温度带?

 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周围濒临的海域,并指图回答俄罗斯西临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东邻太平洋。

 师:在我们所找的这几个海域当中,其实有一个并不是真正的海,是哪个?

 生: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师:其实在俄罗斯的境内,也有一个拥有?世界之最?头衔的湖泊,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读图指出贝加尔湖。

 师:请学生介绍贝加尔湖。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图? 创设问答情景。

 师:图中有一条红色的线连贯了俄罗斯的南北,这是一条什

 么线?

 生: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师:引导学生以?屋里有块大黑土?回忆亚欧分界线。

 师: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生:俄罗斯横跨了亚欧两大洲。

 师: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什么方位?

 生:俄罗斯在亚欧大陆的北部。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按方位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

 师:俄罗斯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生:北面。

 师:俄罗斯与我国有多少处是接壤的?

 生:两处。

 师:我们把俄罗斯的范围与它的众多邻国对比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生:俄罗斯的面积很大。

 师:俄罗斯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生: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师:课件展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图?,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生: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轮廓图?,指导学生分析俄罗斯的轮廓特点。

 生:东西相距遥远。

 师:俄罗斯东西端的经度差大约为170?,接近半个地球的经度?180?,是世界上领土东西跨度最大的国家,实际距离约7 000千米,乘坐普通火车从俄罗斯的最东端到最西端大约需要近三天时间。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

 师:当这列火车横穿俄罗斯的东西端时,它是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还是经过欧洲的长一点?为什么?

 生:经过亚洲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比欧洲部分多。

 师:那俄罗斯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为什么?

 生: 俄罗斯历来被认为是欧洲国家。因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历史上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首都莫斯科位于它的欧洲部分中央。

 师: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生:读图指出。

 师: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3/4,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地形、气候等。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

 师:指导学生概括俄罗斯的地形特点。

 生:西部以平原为主 ,东部多高原、山地。

 师: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分析俄罗斯的地势高低有何特点?

 生: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师:俄罗斯的地势特点对河流有什么影响?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读图并观察。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生:到讲台在屏幕指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

 师:请学生介绍伏尔加河。

 生: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师:指导学生根据地势特点判断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向。

 生:自南向北流到北冰洋。

 师:观察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与地形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河流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师:请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的分界线。

 生:乌拉尔山。

 师:指导学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生:合作绘制俄罗斯的地形分布示意图。

 师:对学生所绘地形图进行点评。

 师:在刚过去的2月份里,俄罗斯举行了一场国际性的体育盛事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师:简单介绍索契冬奥会。

 师:请学生畅想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地?

 生:回答。

 师:反问第24届冬奥会会在东南亚举行吗?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不适合。

 师: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举行,那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又如何,下面一起来学习俄罗斯的气候。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指导学生读图找出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生:读图指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并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师:课件展示?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概括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提示从气温和降水量两方面进行概括。

 生:雅库茨克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

 师:俄罗斯气温之所以这么低,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纬度位置,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

 师:俄罗斯东西跨度非常大,如此辽阔的疆域内部,各个地方的气温降水会出现差异吗?

 师:课件展示?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图?、?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莫斯科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莫斯科与雅库茨克的气温和降水各有什么差异?

 生:莫斯科年均值高于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小于雅库茨克;莫斯科年降水量多于雅库茨克。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斯科和雅库茨克其实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属于同一种气候也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海陆位置的影响。莫斯科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雅库茨克大陆性较强。

 1、俄罗斯北临 洋,东临 洋,西濒 。

 2、俄罗斯位于 大陆的北部,地跨 和 两大洲,面积超过 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 的国家。

 3、俄罗斯主要位于 带,北极圈穿过其北部。

 4、俄罗斯以 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俄罗斯历来被公认为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俄罗斯欧洲部分面积较大

 B、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稀疏

 C、俄罗斯欧洲部分历史上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

 D、俄罗斯亚洲部分交通不便

 6、做游戏

 游戏规则:俄罗斯主要有四大地形区。每组代表

 一个地形区。中间的走道代表河流和山脉。老师指

 哪一组,那组的组员齐声说出你们组所代表的地形

 区名称,指中间的走道,走道两边的组共同说出走

 道代表的河流或山脉。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或提出疑问。

 师:俄罗斯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显著,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体现在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城市等各个方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俄罗斯的资源、经济、交通等方面。

高中地理课件精选5篇

1. 地理小知识ppt单页(地理课的日本介绍ppt)

地理小知识ppt单页(地理课的日本介绍ppt) 1.地理课的日本介绍ppt

1.范围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国土的总面积包括各小岛在内,共计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

2.纬度位置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

3.海陆位置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4.气候分布

日本深受黑潮、亲潮等洋流影响,海洋性气候明显,一年四季温差很小。日本大部分国土属温带气候,但由于日本的岛屿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全国各地的气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北海道气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冬寒夏凉。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侧气候: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范围为琉球群岛。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风吹袭。

2.地理科目PPT,复活岛地理的要有地理基本知识,我下星期要上台讲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当地的语言称拉帕努伊岛,位于智利以西外海3000公里以外。

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其最近有人定居的皮特凯恩群岛也有两千多公里距离。该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与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并为智利在南太平洋的两个属地。

复活节岛以数百尊充满神秘的巨型石像闻名于世。 智利在东太平洋的属岛,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中最东端的岛屿,以其巨大的石雕像驰名于世。

该岛孤悬于海上,西距皮特肯岛(Pitcairn Island)1,900公里(1,200哩),东距智利西岸3,540公里(2,200哩)。岛长23公里(14里),宽11公里(7里),呈三角形,面积163平方公里(63平方哩),其最高点特雷瓦卡山(Mount Terevaka)海拔600公尺(1,969呎)。

该岛最早的居民称之为“拉伯努伊岛”(Rapa Nui)或“赫布亚岛”(Te Pito te Henua,意即“世界之脐”)。最早登上该岛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他们为该岛取名“帕赛兰”(Paaseiland,意即“复活岛”,以纪念他们到达的日子。

岛上居民混杂,以玻里尼西亚裔为主,几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罗阿(Hanga Roa)村庄中,人口3,304(2002)。 名称由来编辑 1722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荷兰西印度公司 复活节岛石像(24张)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Jakob Roggeven)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

罗格文在航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这个岛的位置,由于发现该岛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他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从此“复活节岛”之名为世人所知。1774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再次找到该岛。

1914年开始对复活节岛进行相关的考察和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人类学界多根据当地的语言称此岛为拉帕努伊岛(Rapa Nui),这是1860年代来自大溪地的波利尼西亚劳工对它的称呼。

所有关于复活节岛的发现史,都记载了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一支由3艘航船组成的太平洋探险队,在1722年率先访问了这座小岛。由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船队是在绕过南美南端的合恩角,于1722年4月22日这天发现这个奇异的小岛的。

由于这天是“基督教复活节的第一天”,罗格文把它命名为复活节岛,意思是“我主复活了的土地”。但是这个岛上的原始居民对自己的故乡却另有称呼,他们称之为“吉·比依奥·吉·赫努阿”,即“世界中心”的意思,而波利尼亚人以及太平洋诸岛的土著居民称它为“拉帕一努依”(RaPa Nui),这个名称更令人费解,也颇含神秘色彩,因为直译过来就是“地球的肚脐”。

[1] 3地理概况编辑地理位置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7度和西经109°交会点附 复活节岛石像 近,面积约117平方公里,现属智利共和国的瓦尔帕莱索地区。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公里,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复活节岛是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离有人定居的皮特开恩群岛也有2,075 公里距离。该岛形状近似呈一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

地形特征这个多丘陵的小岛不是下陷陆块的一部分,而是由海底升起的一些火山形成的典型的海洋中的高岛。主要由凝灰岩(由坚实的火山碎片形成的一种多孔岩石)及其熔岩流构成的3座死火山使该岛呈特有的三角形。

境内散布著一些寄生的凝灰岩火山口和火山锥(即在最早的火山口堵塞后,在火山侧面或附近形成的火山口和火山锥),其他地区则有许多遭侵蚀的熔岩区,区内遍布黑曜岩。无石的表面土壤瘠薄;适於大面积耕作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安加罗阿和马塔韦里(Mataveri)地区、巴伊乌(Vaihu)、拉努·拉拉库(Rano Raraku)火山西南的平原和该岛东角的史前已开垦的波伊克(Poike)半岛。

依靠拉努·科(Rano Kao)、拉努·拉拉库和拉努·阿罗伊(Rano Aroi)等火山的部分由沼泽覆盖的火山口湖积蓄雨水。由拉努·阿罗伊火山湖供水的一条时断时续的小河自特雷瓦卡山坡上流下,注入能渗水的土壤。

约914公尺(3,000呎)宽的拉努·科火山很深的火山口湖供水给安加罗阿送水。海岸由松软的、受侵蚀的灰色峭壁形成,垂直陡降约152~305公尺(500~1,000呎);一些长条的低矮坚硬和崎岖不平的熔岩结构时而截断峭壁。

缺乏天然港口,但在西岸的安加罗阿,南岸的维纳普(Vinapu)及奥图伊蒂(Hotu-Iti),阿纳克纳(Anakena)附近的海上,以及北岸的拉佩鲁兹湾(Bahia la Perouse)都有锚泊地,海岸附近有一些小岛,主要的小岛有莫图努伊(Motu-Nui)岛、莫图伊蒂(Motu-Iti)环礁和西南海角附近的莫图考考(Motu-Kaokao,当地鸟神的形象)。唯一真正沙滩在阿纳克纳,其他多数沙滩均为砂砾。

有许多山洞。岛上耸立多座火山丘,最高点海拔601米。

地面崎岖不平,覆盖深厚凝灰岩。岛上的地貌大多是平滑的小山丘、草原和火山。

岛上的海滩上多是岩石,悬崖峭壁遍地都是,海湾上没有人看守。岛上只有三个海滩,沙子非常干净。

东北部高出,面对着波利尼西亚小岛群。西南部地势平缓,与智利西海岸相距3700公里,遥遥相对。

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座火山。左边角上是拉诺考火山。

右边是拉诺拉拉。

3.如何做好一个地理幻灯片

地理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它既包含自然地理,又包含人文地理。也就是说你制作的幻灯片的观众们,有的可能偏重自然科学方面,而有的又可能偏重人文科学方面;你制作的幻灯片既不能包含大量的文字数据,又不能尽是人文地理讲诉;你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把一些偏重理科方面的知识用人文叙述方式演示出来(可以考虑用flash演示)——方便偏重人文科学的观众观看,然后把人文方面的知识用接近于理科推理、或者缘由(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方式演示)——方便偏重自然科学的观众观看。

总结一点就是:可以用文字、图像、短片,并辅助容易理解的模型(缩小比例实物型的、或者动画型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教案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高中地理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1.高中地理课件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2.高中地理课件

 三维目标:

 1.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3.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

 1.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2.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具准备:世界地形图及教材各个。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5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活动: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点拨: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点拨:经营方式: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率高;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点拨: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

 1)、有利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读图要求: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发展过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业(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到欧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3)、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②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

 ③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4)、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出口。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3.高中地理课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板书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概念: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⑴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又如漳州市既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芗城区、龙文区等。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3)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这种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过渡)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首先学习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板书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我们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4.高中地理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能力目标

 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重点

 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过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

 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①范围:23°26′N―23°26′S

 ②周期:一个周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③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

 这样可以判断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

 ④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

 ⑤易混淆的概念:回归年与恒星年(比较法)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

 ②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

 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

 (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

 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一定比这还小。

 ②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两侧(方)递减。

 2)时间变化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所以它的空间变化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改变。(归纳演绎法)

 ③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

 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

 2)太阳高度(H)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

 5、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

 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

 ③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比较法)

 6、五带的划分

 ①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②学生讨论: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

 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

 ③易混淆的数据:五带的划分的分界线的纬度23°26′和66°34′,与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分界线的纬度30°和60°。(比较法)

 

5.高中地理课件

 教学目的: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重点与难点: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探索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犯罪地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空间分析)——分析犯罪频率与犯罪模式(哪些地方易发生哪些案件)——据分析信息,分配警力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

 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模拟趋势分析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 气候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看书《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投影) 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板书)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温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4)

 (读图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

 ②从《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图2.17)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3.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4.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难点

 1.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工具

 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新课教学

 (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1.比较学习新知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2)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设疑导读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课本P40图2.28,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1.读图导读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海南省南部7月份平均气温为28℃,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2.设疑导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过渡: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读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几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4)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课本P33?活动?,说一说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等。)

 (四)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读图知新知

 读图2.18,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1)找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

 (3)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设疑导读

 (1)造成我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3)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五)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读图2.22,小组交流:

 (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其中,山东省有哪两类干湿地区?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2.读课本P37?活动?

 (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课本P37?活动2?,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提问:书中的描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①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②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③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

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1

  1、小寒节气的特点

 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至于小寒和大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2、小寒节气的习俗

  1、吃菜饭

 小寒时节,在江苏一些地方,许多家庭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一样,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熬的,非常香鲜可口。当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有名特产,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比美。

  2、吃糯米饭

 到了小寒,广东某些地区也会煮饭过节,只不过不煮菜饭,而是煮糯米饭。但是,过节吃的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成饭那么容易,它里面会加上炒香了的“腊味”(广东人统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原料,吃起来非常香。“腊味”是煮糯米饭必需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御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掺和一些油脂类吃起来才香。

  3、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K乏。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4、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后来源于黄河流域,听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5、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景色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清香,神智也会为之清新振奋。

  6、冰戏

 我国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非常持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

  7、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

  8、体育锻炼

 俗语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很多地方恰逢小寒节气时,会用当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过节,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假如遇到下雪,那节目就更多了,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浑身暖和,血脉畅通。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2

  小寒的特点

 小寒的特点是天逐渐的、开始寒冷,尚未大冷的时候。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的时候,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是最少的时候,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一般都会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的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能够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但是还会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的时候。

  小寒的传统活动

  1、探梅

 这个时候腊梅已经全开了,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2、冰戏

 我国北方的各省,人冬之后就会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都会用到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都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的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3、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的传统习俗,小寒早上都会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一起吃。

  4、养生上来看讲

 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淡菜、蚶、酒等。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间,在这一天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出去吃。

  5、吃黄芽菜

 民间一直有句流传下来的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可见大寒和小寒时节寒冷的程度使人无法想象的。从字面上来看,大寒冷于小寒,但实际上,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6天,再过三四天就是三九,所以可以说小寒节气才是全年最冷的的时候。

 为了御寒,我国的青少年在小寒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特别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湖南乡间一直到今天还会流行。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就会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的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的。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不要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并且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的ppt3

  小寒节气有哪些习俗呢?

 探梅孤雅幽香,清爽振奋冬至后十五日,斗柄指癸为小寒,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二百八十五度,此时天气渐寒,却尚未大冷,因此叫作小寒。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腊祭祭祀百神,祈求五谷丰登腊祭,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 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或自己养的家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

 冰献冰吃冰忙腊月在青海,腊八节时有献冰、吃冰的习俗。腊月初八,正当三九,天寒地冻,河床坚冰如铁,天亮前人们便到河床取来如白玉水晶似的冰块,供献在粪堆、地头、庭院中心、槽头棚圈中、果树枝杈上,以示来年雨水充足,风调雨顺。

 黄芽菜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黄芽菜是大白菜的一个类群,是北方大棚、南方露地秋种冬收的珍稀名贵新菜种。黄芽菜著名品种有“六十日”、“菊花心”、“瓦盖头”、“大包头”、“小包头”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白皮包心,顶叶对抱,包心坚实,黄化程度高。煮则汤若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且耐贮藏,为冬令常备蔬菜。

 菜饭制作方便,味道鲜美菜饭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特色食品,比较著名的菜饭有上海菜饭、福建菜饭、台湾菜饭等。将菜肴与主食结合在一起,制作方便,味道鲜美,颇受百姓好评。菜饭,有的地方叫咸饭,有的地方叫咸碎饭。有的地方,又因为使用海鲜叫海鲜饭。这种烹饪方式,都是取决于当地汉族劳动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勤俭节约的风俗下产生的。

 腊八粥香甜,软糯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课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精选篇1)#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及部分区域地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四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但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参次不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进度:

(略)

#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精选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高一年级共7个班,2位地理教师,我担任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高一(1)班,(4)班、(5)和艺术传媒班,(4)、(5)班是世外——八中的共建班,艺术传媒班是特色班,(1)班是普通班。在地理学习方面,这四个班级的学习能力相差较大,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很难保持一致。

三、高一地理必修一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

五、教材分析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精选篇3)#

[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师:通过上节课活动的讨论,我们知道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其实,山脉不仅在我国是地形的骨架,对于整个地球表面的地表形态来说,山脉也是陆地的骨架。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看到的喜马拉雅山和维苏威火山的景观吗?它们的成因有何不同?

生:记得。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但前者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后者是岩浆喷发形成的。

师:对,说明大家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喜马拉雅山就属于褶皱山脉。

[教师精讲]

(板书)褶皱山

(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投影“褶曲示意图”)

师:褶皱是怎样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生: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而发生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就是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师:对。看图说明,褶曲有哪两种基本的形态?如何区别它们?

生: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

师(微笑):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质工作者,你到大自然中去,用刚才的方法作为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依据,那么你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啊。

生:(看图4。9“褶曲示意”,认真观察、分析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

师:在真正的野外地质工作中,一座山岭并不一定就是背斜,一个谷地也不一定就是向斜,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真正依据呢?

生(看书):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而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师:很正确,请看动画。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引导学生对背斜、向斜中岩层的受力进行分析,理解成因)

师:为什么背斜反而会成为谷地,向斜反而会变为山岭呢?

生:背斜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成了谷地;向斜的轴部受到的是挤压力,岩石坚硬,侵蚀的速度很慢,反而成为了山岭。

师:很好。我们把背斜或向斜发育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褶皱山。有的规模很大,如南美的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出示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这两大山系)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十米。

(阅读材料: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用投影出岩石圈六大板块的构成,使学生借助于直观形成对六大板块的认识,理解板块运动与地貌成因之间的关系)

(活动探究)

(p80活动。活动1是对学生是否能学以致用的检验,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背斜、向斜的根本判断依据。活动2需要结合背斜、向斜不同部位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师:活动1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山岭,一个谷地,究竟哪一个是背斜,哪一个是向斜呢?请大家展开讨论,根据刚才掌握的判断方法回答。

生: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甲地由于轴部受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最后成了山岭。而乙地是背斜,它的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了谷地。

师:很好!说明大家真正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了背斜和向斜根本的判断依据。请看活动第2题,思考后回答。

(本题有难度,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到位,教师评价总结:背斜是天然的拱形构造,安全稳定。而向斜是一种储水构造,不利于施工,且隧道开挖部位受到的是张力,易破碎塌方)

师:地壳的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褶皱山脉是其形成的一类,另外一种常见的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岳是——断块山。

(板书)(二)断块山

(出示动画“断层的形成”)

师:根据动画,请说一说断层是怎么样形成的?“断层”和“断裂”一样吗?

生:地壳的运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力时,岩石就会断裂破碎,这只是断裂。如果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这才是断层。

师:非常好!那么断层会形成哪些地貌呢?

生: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断块山)。

师:对!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广泛的地貌形态,有的规模很大,如华山。

师:华山、泰山都是中国的五岳名山,你知道它们各自以什么特点著称吗?

生:华山——“险”,泰山——“雄”。

师:很好,说明大家知识面很宽。正因为华山和泰山是由于断层而形成的断块山,耸立在谷地和平原的边缘,才显得那样高大雄险,庐山也是的断块山。

(活动探究)

(p81活动,地质构造是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的概念,需教师作以说明)

(地质构造:由地壳的运动而引起岩层的变形或变位)

(出示“褶皱山——喜马拉雅山、断块山——华山”)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断块山由于受断层控制,所以外形一般呈断块状,较少有绵长的山脉,山地与平原的分界线较明显,往往比较陡峻、挺拔。而褶皱山往往是一系列背斜和向斜,山岭和谷地相间分布在较宽的河谷地带往往形成山区主要的居民点和农耕区。

#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分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判断寒、暖流。

教学过程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断

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

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现在我们一起结合刚才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引导学生看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5、投影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得出洋流运动规律。

学生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暖流和寒流,归纳寒暖流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考: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通过教材案例分析,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将全班分组,主要任务为:

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回答(1)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2)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3)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回答(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对两组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结合相关,探究洋流对渔场的影响。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①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②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③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3、用上述相同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学生探究洋流对航海、海洋污染的影响。完成活动后,回答本节课所提问题:哥伦布两次航行为什么会花费不同的时间呢?

4、课堂小结

5、课堂练习

#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相关知识,思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讨论: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tatic/uploads/yc/20211220/d228aae23be0b5aa52b1312fcf9136ab.jpg"width="484"height="300"/>

#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篇1)#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学习目标:

1.能够看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学习重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

知识链接: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导入: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2)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2.亚洲的位置特点

(二)、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2—3页“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内容。

1,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2)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维度范围;

(3)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4,通常,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读图6.4,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位于哪一个地区?这一地区中有哪些国家?

(2)其他地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1、亚洲东临_________洋,南临_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

2、人们通常按,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中国位于_________地区.

3、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

,亚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亚洲东北以_______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与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与欧洲为界,西南以__________与非洲为界。

5、亚洲面积在七大洲中排第

(三)归纳总结:学生谈收获

(四)学效检测:

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南极洲B非洲

C大洋洲D亚洲

2.亚洲绝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时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区,中国地处哪个地区:()

A南亚B北亚C东亚D西亚

教后反思: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3)

一、课前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1)用笔圈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北逆南顺)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昼半球)。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正午吗?

指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解释: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2、半夜时分,中国球迷观看NBA球赛

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活动

讲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总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夜更替3、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篇3)#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

#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亚洲地理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他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课

(一)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__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之为Eerb,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①最北:北纬81度;最南:南纬11度

②最东:西经170度;最西:东经26度。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三)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点拨练习

##

 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

 3、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内容:

 了解亚洲及欧洲名的由来,亚、欧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

 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亚洲

 ⑴、复习提问: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大洲?它与哪一个大洲的大陆部分连成为一体?

 亚洲; 欧洲。

 ⑵、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名称由来

 “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意”; “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⑶、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提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让学生在图6——1中找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⑷、教师小结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⑸、让学生读图6——1,说出亚洲东、北、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出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⑹、了解亚洲的面积

 亚洲面积约44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大洲。

 2、欧洲

 ⑴、让学生读图6——1,完成课文3页的活动题

 活动①、说出欧洲大陆部分所处的纬度位置,找出欧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

 欧洲大陆部分所处的纬度范围大致是36°N——71°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面大陆部分与亚洲连为一体,西南面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为邻,西北面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活动②、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来看,欧洲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来看,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海洋,各地距海洋较近。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引导学生结合6——2“世界时区”了解:

 1、地方时——生活中,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就是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也不同。

 2、世界时——国际上规定,以经过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就是世界时。

 3、相邻的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4、北京时间——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5、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四、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第二篇: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7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准备

 资料,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