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未来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地理天气与气候的思维导图_地理天气与气候讲解

tamoadmin 2024-06-18
1.初一地理上册p41.p42.p43活动题答案2.如何从诗词中区别天气与气候3.地理高二的总结。4.初中地理重要的知识点5.初一地理复习资料6.地理七年级上册

1.初一地理上册p41.p42.p43活动题答案

2.如何从诗词中区别天气与气候

3.地理高二的总结。

4.初中地理重要的知识点

5.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6.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7.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

地理天气与气候的思维导图_地理天气与气候讲解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来源:学*科*网Z*X*X*K]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来源:学科网ZXXK]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⑦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⑧、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来源:学科网]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来源:Z+xx+k.Com]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来源:学科网]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人们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

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来源:学+科+网]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6、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源:Z|xx|k.Com]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来源:学科网]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8.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9.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10.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特点

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来源:Zxxk.Com]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来源:学科网ZXXK]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

6、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7、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8、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9、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来源:学科网ZXXK]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来源:Zxxk.Com]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来源:Z_xx_k.Com]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来源:学_科_网]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来源:学+科+网Z+X+X+K]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来源:学。科。网Z。X。X。K]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初一地理上册p41.p42.p43活动题答案

1. 关于气候的诗句地理分析

关于气候的诗句地理分析 1. 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古诗中的天气气候和地理的关系

嗯,首先是不要偏题,地理课么,最后一定是地理占主要的,但是老师又要求天气和地理的关系,所以看来诗比较难选,留下深刻印象么,要么就是诗词和知识恰如其分的结合了,要么就是形式比较生动,综上有两条建议,也就是两条路子吧:

(1)、纯讲课风格,多互动多引导,例如先介绍由于某种地理原因造成的现象——山上的气温比平原低,进而引导大家想出相关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者反过来,先说诗词再解释,当然,这要求比较好的表达和控场能力,团队合作每个人都要露脸讲话的话可能不一定都能做好。

(2)、制作幻灯片,这个估计现在教室里都有投影吧,这个简单,好图好音乐就交代过去了,别太跑题就成

大概就这样了,你们这个搞成情景剧似的展示估计有点麻烦,当然拉,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演的,一句一幕什么的,比如一个人演进山之后发现桃花开,一个人解释神马的……

3. 有关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另外提问,多了占屏幕空间。不好答题。谢谢

4. 古诗中的天气气候和地理的关系

嗯,首先是不要偏题,地理课么,最后一定是地理占主要的,但是老师又要求天气和地理的关系,所以看来诗比较难选,留下深刻印象么,要么就是诗词和知识恰如其分的结合了,要么就是形式比较生动,综上有两条建议,也就是两条路子吧: (1)、纯讲课风格,多互动多引导,例如先介绍由于某种地理原因造成的现象——山上的气温比平原低,进而引导大家想出相关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或者反过来,先说诗词再解释,当然,这要求比较好的表达和控场能力,团队合作每个人都要露脸讲话的话可能不一定都能做好。 (2)、制作幻灯片,这个估计现在教室里都有投影吧,这个简单,好图好音乐就交代过去了,别太跑题就成大概就这样了,你们这个搞成情景剧似的展示估计有点麻烦,当然拉,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演的,一句一幕什么的,比如一个人演进山之后发现桃花开,一个人解释神马的……。

5. 和地理有关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6. 与地理有关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川,阴山下;

变下襄阳向洛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识庐山真面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山度若飞;

一片孤城万仞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高山之巅才有此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从诗词中区别天气与气候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你自己去百度搜吧 不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收

地理高二的总结。

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古诗词中,与气象气候有关的占了一定比例。地理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词来说明气候的差异与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气候的南北差异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前两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诗中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以看出,北方冬季风来得早且来得急,北方冬长夏短。八月(阳历9月份)北方就处于冬季风的控制之下,所以雨季也很快结束,雨带被冬季风推到南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显然是一次快行冷锋过境形成的天气特征。

北方冬季长而严寒,南方的情况如何呢?白居易的《早冬》里说:“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意思是说:江南的十月(阳历11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可见江南是长夏短冬、冬季较暖的气候特征。

苏轼在宝鸡前往四川的路上作有《石鼻城》,其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的句子。竹子是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被,气候寒冷的北方是难以见到的。这也反映出同一时期气候的南北差异。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诗中写道:“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里所说的“五原”,据有关学者考证,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五原的春天比长安来得迟,二月(阳历3月)那里的垂柳尚未展叶;五原县“河畔冰开日”,长安的花却已经落了。由两地物候对比可以看出,两地气候因为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由赤道至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气候的东西差异

王之涣《凉州词》的最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乎妇孺皆知。这里所说的“春风”应理解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因为玉门关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过于干旱,因此杨柳难以生长。这反映了我国自东向西由于降水的减少造成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特点。

现代著名诗人邓拓有“一入川西面目新,平原冬望绿如春”的诗句,反映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四川盆地因四面环山,特别是北有高大的秦岭和大巴山之阻,使得冬季风和寒潮难以影响到该地,该地1月份均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3~4度,即使是冬季也温暖如春。气候影响到农业生产,所以出现“平原冬望绿如春”之景。

三、气候的垂直差异

气候的垂直差异在古诗中不少反映。如唐朝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中的诗句:“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序》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均说明山上与山下的气候差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里的“天山”指的是祁连山,山顶常年积雪,全年皆冬,但山坡上由于气温明显高于山顶,且有一定的地形雨,因而有不少郁郁葱葱的森林。这些诗句对讲解自然地理现象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四、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差异

唐朝刘元载的《早梅》中有诗云:“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诗人借梅花来表现出山南温暖,而山北寒冷。这是北半球温带山区的普遍规律。因为一方面,北半球山脉的南坡为向阳坡,而山北为背阳坡,造成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阳光照射明显好于北坡,气温高于北坡。另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东部绝大部分地区深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不同于夏季风,它来势强劲,一次寒潮常常可以扫过几百万平方千米,甚至上千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但是,冷空气气冷而重,因而所能到达的高度非常有限,且在南下的过程中,边流动边分散,越向南方,厚度就越来越薄,一些较高的山脉常常成了它过不去的“坎”,必先要停留一段时间,或等到新的冷空气加入后,方可越过或绕过山脉继续南下。越过山脉后的冷空气势力大大减弱,且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明显。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大部分山脉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气温明显高于北坡。

五、气候的古今差异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5000年来我国气候经历了4个冷暖交替的时期,其中,第三次的温暖时期是在7世纪~9世纪的隋唐时期。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当时长安(今西安)无冰雪,梅、柑橘都能长生。8世纪,梅树生长于皇宫。9世纪初,西安还能种梅树。10世纪~12世纪为第三次寒冷时期。公元111年太湖全都冻结。杭州当时降雪时期被推迟到4月上旬。

唐朝诗人张籍所作《成都曲》诗云:“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热。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诗中所说的“锦江”是成都市的一条河。荔枝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水果,其对寒冷气候的抗御能力很差。据研究,在越冬期间,荔枝最多只能抗御-4℃的低温。而今天四川盆地的荔枝栽培地区主要在川南长江和金沙江河谷相连的一些县。由此可以推测,成都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暖和,适宜荔枝生长。

北宋诗人苏轼有“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的诗句。意思是说四川的荔枝多出于嘉州,而往北到眉山就屈指可数了。四川眉山以北60千米的地方。眉山都难见到荔枝,位置更北的成都就更见不到荔枝了。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气候较唐代有变化。上图中显示,宋代正好处于比较寒冷的时期,气温比温暖的唐朝时期低,比现在也低。

宋代诗人陆游不知道气候的这种时间上的变化,认为张籍并未到过成都,《成都曲》这首诗只是他杜撰出来的。理由是苏轼的诗句:“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他知道苏轼是四川人,诗中说成都之南的眉山没有荔枝应当是真实的。那么,张籍的诗就是想当然了。知识广博而又治学严谨的竺可桢经研究发现,诗人白居易在四川的忠州作过不少咏荔枝的诗。其中《种荔枝》写道:“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他认为,忠州与成都位于31°N附近,当时白居易能够“自向庭中种荔枝”,那么,张籍在成都看到“新雨山头荔枝熟”是完全可能的。

六、气候的四季变化

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篇所占比例最高。例如,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非常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十分短暂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

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写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前一句非常生动地描绘出梅雨季节里阴雨连绵、雨声蛙声连成一片的自然景象。诗中的“家家”“处处”反映出梅雨范围之广。每年梅雨的情况不一,出现的时间和长短有时相差很大。梅雨期最长年份可达两个月,而有些年份则可能没有,形成空梅。南宋诗人曾畿在《三衢道中》中写道:“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说说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夏季是同纬度地区除沙漠以外最炎热的地方。这在古代不少诗句中都有所体现,如“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这几句诗不仅写出了夏热,同时也道出了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唐朝王毂在《苦热行》中把炎夏比作“洪炉”等等。最直白的要数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的句子:“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从这些句子里不难看出,我国东部夏季是何等炎热,还可以看出南北普遍高温的规律。从有些诗句里还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容易形成干旱灾害。

能反映我国秋天天气特征的诗句也不少。唐朝刘禹锡的《望洞庭》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此外,他在《秋词》里有这样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王勃有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诗词写的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多“秋高气爽”的天气特征。进入秋季后,北方广大地区雨季基本结束。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一次次南侵的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天空中的云雾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地面主要受冷高压的控制,地面热低压逐渐消失。而高空副热带高压的南撤一般缓于地面高压系统南移,这使高低空同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仅不利于云雨的形成,而且大气中的尘埃也被下沉气流带了下来,正所谓秋高气爽、天朗气清。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不仅夏热,而且冬天气温特别低。因为气温低,降水在很多情况下会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白居易《夜雪》中这样描述:“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首诗作于公元816年,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省xx市)司马。xx为亚热带地区,冬季时有如此之大的雪,气温如此之低,这在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地区是罕见的。足见我国冬季之冷,大陆性气候之强。

这些蕴涵着丰富地理知识的诗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地引用,可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从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时甚至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地理重要的知识点

高二地理科目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7、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边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1、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为什么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3、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努江)、河流特点: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洲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为什么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西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三倍,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印度由于人口过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就形成了旱灾。

8、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9、印度的工业,英国统治时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这是由于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相当落后,独立后,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罗斯自然概况:①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为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同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平方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②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期的气候牲: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③河流与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河,水力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④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产地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秋明油田。

11、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波罗的海沿岸。这里的石油化工,造船、电子、造纸和航天业十分发达。也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乌拉尔工业区,在乌拉尔山区,位于亚欧分界线上。这里主要生产石油、钢铁和机械等产品;以库兹巴斯为中心的西伯利亚工业区:这里主要生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产品和军事工业产品。

12、亚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交通运输的两种主要方式:公路和铁路;货运的两种主要方式:管道和铁路。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1.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阿富汉外的西亚各国(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而中东却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也就是说中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跨亚洲、欧洲和非洲,被誉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洲、欧洲、非洲;大西洋和印度洋;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之一。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分别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中东犹如世界的交通要冲,古代这是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也还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尤其是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土耳其海峡的利用,更显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中东还是世界交通的“空中走廊”,许多国际航线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中东过去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地区,如今一些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都想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斗争十分激烈,这就造成了中东的局势的不稳定。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主要运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初二地理基础知识

 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

 (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21.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二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 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一)亚洲:

1、地形特点:

①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气候特点:

① 气候复杂多样② 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 季风气候典型。

3、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

(二)欧洲:

1、 欧洲地形特点:

(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2)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3)欧洲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4)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2、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3)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第二节 非洲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位置特点:

(1)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2)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3)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2、高原为主的地形――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海拔高(3)极具特色的地形区有:刚果盆地(最大)、东非大裂谷带(最长)、撒哈拉沙漠(最大)

3、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4、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

5、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

6、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7、明确逻辑关系:(1)人口问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破坏环境――粮食减产――人口问题更加凸显(2)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经济发展负重大。

第三节 美洲

1、新大陆:(1)美洲大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3)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 :北美洲 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 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主要的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最大的国家 :加拿大 巴西

主要人种 :以白色人种为主 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 :美国、加拿大是发达国家 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 联系大洲(位置) 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之间 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

5、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8、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地区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第二节 南亚

1、南亚次大陆: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 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4、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5、农作物的分布:水稻――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孟加拉国西部;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区;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宗教与社会:

(1)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2)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3)泰姬陵――印度

7、人口与经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1)南亚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印度(2)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 ?西亚

1、西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五海三州之地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之间。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1)畜牧业:西亚的传统经济部门。(2)农牧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3)以色列节水农业

4、阿拉伯国家――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1)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5、世界石油宝库:

(1)石油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2)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3)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4)重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5)石油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美国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第四节 欧洲西部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冰雪世界:

项目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范围 北极圈以北,含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与陆缘冰,含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位置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北的地区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最南的地区

海陆分布 以海洋为主(北冰洋) 以陆地为主(南极洲)

气候特征 与南极相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风力较小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代表动物 北极熊 企鹅

资源 石油、天然气、淡水 煤、铁、石油、天然气、淡水

2、在北极圈内,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3、极地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有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北极地区黄河站。

4、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东亚岛国--位置、领土组成、轮廓特点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北温带。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其它岛屿组成。

轮廓与人口:地狭人稠

2、自然地理基本特点:

(1)多山的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2)温湿的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3)河流短小湍急。

3、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4、发达的经济:

(1)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2)日本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3)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燃料,也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4)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很高。是世界上的渔业生产大国。

(5)主要城市:

①东京――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②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京都和奈良

③新兴的科学城――筑波

第二节 埃及

1、地跨两洲:非洲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奈半岛。亚非的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这里的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地理位置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沙漠广布:埃及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3、埃及“母亲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 ?

4、文明古国(埃及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原因):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秘的木乃伊、庄严的神庙、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5、发展中的工农业:农业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这里是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以生产长绒棉著称,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6、埃及古迹分布集中在尼罗河两岸。游览主要景点应选择适宜的交通工具是轮船。

第三节 ?俄罗斯

1、 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首都:莫斯科

2、 俄罗斯传统上认为是欧洲的国家:首都在欧洲, 3/4人口在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欧洲。

3、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平原广大①地形以平原为主(70%), ②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③主要地形区有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大河和山脉成为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稀少。

(3)丰富的资源:

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②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③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④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南非。⑤有色金属――乌拉尔山脉。

4、改革中的经济――重要的工业大国

(1)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2)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3)主要工业区: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分布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4)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5)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的城市。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重要海港。③符拉迪沃斯托克――太平洋沿岸港口。④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主要港口(北冰洋沿岸惟一不冻港)。

5、西伯利亚的开发

工业由西向东发展:近年来,加大了对东部的开发,建立了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和一系列工业基地。

第四节 法国

1、欧洲的经济大国:

(1)平原和丘陵占全国的4/5。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气候:

①大西洋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均匀――巴黎盆地是欧洲小麦重要产区(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盛产葡萄――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4)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

(5)法国的工业也很发达,煤、铁等矿产比较丰富,以汽车、飞机制造为主体,核电比重高。

2、文化与旅游:

(1)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时装和香水享誉全世界。

(2)1999年,法国是世界上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3)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

第五节 美国(地理填充图册26-27)

1、美国的领土——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

(1)领土组成:本土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海外州有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

(2)纬度位置:跨热带、温带、寒带,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

(3)海陆位置: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墨西哥湾。

(4)相对位置:北有邻国加拿大,南有邻国墨西哥。

2、自然环境

(1)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河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

3、高度发达的经济

(1)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专门化(生产过程各环节机械化)和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带)

(2)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原因:本土大部分在北温带)。

(3)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多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水热条件配合好;②地形以平原为主,为美国农业发展提高面积广大的耕地;③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高便利的灌溉水源。

(4)主要农业带:

①乳畜带、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会填美国农业带图)②主要影响因素:受气候条件、土壤、城市需求的影响

乳畜带分布于五大湖沿岸地区,一有充足的水源,气候温暖湿润利于优质牧草生长,二靠近消费市场,因为五大湖是美国发达的工业地区,人口众多。

(5)美国农业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美国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灾难。――治理措施: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4、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

① 是世界上工业大国。拥有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 ②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等的研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部门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5、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纽约――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曼哈顿区-纽约的象征)

杉矶――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迪斯尼乐园)

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美国太平洋沿岸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唐人街,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的“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芝加哥――美国的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休斯敦――新兴的宇航工业中心。芝加哥――公牛队;休斯敦――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底特律――活塞队

6、种族、民族、人口

①种族――移民国家 。 ?②民族构成――白种人(80%)、黑种人、印第安人、黄种人

③人口――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④语言――英语

第六节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

(1)位置: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在热带。东临大西洋。

(2)地形: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占1/3,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占2/3,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3)气候: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4)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长度第二的河流,号称“河海”。

2、发展迅速的经济:

(1)经济地位: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2)工业: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水平比较高。

(3)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牛肉大量出口。

(4)资源: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

3、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尤为稠密。

(2)主要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最大海港,第二大城市;

巴西利亚――首都(迁都的原因是为了加快内陆地区的开发建设)。

(3)主要人种:白色人种(50%),混血种人(40%)

(4)城市人口比重大(70%以上)

第七节 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1、拥有一个大陆:

(1)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

(2)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亚热带;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北面与亚洲相邻,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2、低平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占60%;

(2)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东西高,中部低;

(3)自西向东可明显分为三大地形区:

①西部高原(艾尔斯巨石――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②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③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3、古老的动物――动物特性(古老性和特有性):袋鼠、树袋熊、袋狸、鸭嘴兽、鸸鹋、考拉。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经济地位: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主要部门结构:

①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煤、铝土

②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

5、人口和城市:

(1)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南部沿海

(2)城市:

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3)通用语言是英语。

6、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北向西南流,注入印度洋。

7、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侧海中。

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

地理是初中必学的科目之一,那么七上地理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 总结 ,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___、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___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___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猜你感兴趣的:

1.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2.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5.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有哪些重要内容呢?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气候成因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

 (1)太阳辐射:①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极地);②是同纬度地区的季节差异,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2)下垫面: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②地面植被和地表性质的局部差异,其实质是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3)大气环流:①本身的低压带、高压带可以作为一种天气系统,长期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如赤道低压带终年高温多雨;②通过盛行风带、季风环流影响水汽输送,进而影响气候,如季风环流下,冬季气流由陆到海,降水少,夏季气流由海到陆,降水充沛;③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

 (4)人类活动:通过生产活动及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生物学特性,改变大气中水汽、C02的含量,影响气候。如工业生产导致C02增多、增加森林覆盖率或修建水库,改变局部气候。

  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天气与气候

 1.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冷暖气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团空气)的交界面。按照锋面移动方向不同,锋面分为冷锋(冷气团势力强)、暖锋(暖气团势力强)、准静止锋。无论是何种锋,其降水云系总是处于锋线的冷空气一侧。

 锋面过境天气变化是考查的重点:

 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大,天气晴朗;过境时,多阴雨大风天气,降水速度快,降水范围小;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减小,天气转晴。(我国冬春季节的寒潮和夏秋季节的暴雨多是由冷锋造成的)

 暖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小,天气晴朗;过境时,多阴雨连绵的天气,降水时间较长,降水范围较广。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减小,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由于锋面处于基本静止状态,在锋面控制区,会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性降水,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如: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天气,容易引发长江流域的涝灾)

 低压(气旋),是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天气系统,由于中心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强烈,形成低压中心,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表现为四周的气流向中心聚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呈现逆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南半球呈现顺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由于气流上升运动强烈,再加上气流水平旋转的半径越来越小,所以在强气旋控制下,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

 台风(飓风)就是一种强气旋:

 高压(反气旋),一般是由于中心气温较低导致的气流强烈的下沉运动,形成高压中心,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表现为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呈现顺时针向外围辐散,南半球呈现逆时针向外围辐散;由于气流下沉运动强烈,再加上气流水平旋转的半径越来越大,所以在反气旋控制下,多是风和日丽的天气。

 锋面气旋:是在气旋的低压槽中存在锋面系统,其形成原因是从一条准静止锋发展起来的,一般一个锋面气旋中都存在一条冷锋和一条暖锋。此处考查的内容主要有气温高低的比较、气压高地的比较、风速大小的比较,以及降水位置的判断等,其判断方法和冷暖锋一致。

高中地理考试重难点:大洋洲、南极洲

 1、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2、大洋洲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3、澳大利亚东、中、西部的地形特点是: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4、动物独特性和古老性的原因是:

 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5、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6、 澳大利亚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着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7、 南极洲气候极其寒冷的原因是:

 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0――60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9、南极洲主要资源: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10、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哪个最长?

 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